预测地下油气藏的全组分构成对评估其流动性、相态特征及可采性至关重要,但现有有效技术手段仍显不足。鉴于正构烷烃(n-C)是特定成熟度下生成烃类中最重要组分之一,本研究对松辽盆地烃源岩开展金管热解实验,定量分析了样品中正构烷烃全组分构成。基于该数据采用多种分析方法对地质条件下n-C组成进行综合评价,建立并验证了单体n-C组分生成的化学动力学模型。结合目标区沉积埋藏及热史,该模型定量评估并预测了地质演化不同阶段n-C组成的分布及演化规律。此外,运用PVTsim软件预测了古龙页岩油气地下相态及演化趋势。结果表明:热解实验获得的n-C组分中甲烷含量与自然演化样品存在差异,基于保压取心组分数据的经验校正有效解决了该偏差。校正后的组分特征显示甲烷活化能最高,且随正构烷烃碳数或分子尺寸增大,活化能与频率因子逐渐降低。上述结果结合地质条件,明确地下储层相态特征。本研究为推进烃类全组分预测奠定基础,也为评估地质条件下油气藏相态特征、流动能力及可采性提供依据。
图1.nC1~nC32的生成动力学参数
研究成果近期发表在工程/能源领域国际权威期刊Fuel,论文第一作者为永利集团博士生宋波,通讯作者东北石油大学三亚海洋油气研究院卢双舫教授。合作者包括永利集团薛海涛教授、王民教授、陈方文教授、博士后李进步,以及东北石油大学三亚海洋油气研究院周能武副教授。本研究得到了国家自然科学基金、山东省自然科学基金的资助。
论文信息:Bo Song, Haitao Xue, Shuangfang Lu*, Min Wang, Fangwen Chen, Jinbu Li and Nengwu Zhou, 2025, Simulation experiment evaluation and chemical kinetics prediction of the composition of n-alkanes components. Fuel, https://doi.org/10.1016/j.fuel.2025.135620.