科研进展

科研进展

Geological Society of America Bulletin |渤海湾盆地中始新世厄尔尼诺-南方涛动与太阳活动周期的记录

作者:韩豫 发布者:邹桂红 责任编辑: 发布时间:2025-03-31 浏览次数:10

年际-百年际尺度上全球气候系统的行为与几种机制有关,包括太阳强迫和厄尔尼诺南方涛动(ENSO)等。然而,由于在地层中较难建立年际-百年际的高精度时间标尺,前第四纪的短期气候旋回研究相对较少。渤海湾盆地济阳坳陷始新统沙三下-沙四上亚段页岩中年纹层发育,是高频气候波动研究的良好载体。本研究基于测井曲线-古地磁-岩芯灰度值扫描-XRF元素扫描-电子探针线扫描等多手段,结合天文年代标尺和年纹层时间标尺,识别出始新世温室时期ENSO和太阳活动周期信号,指示ENSO年际变率可能继续存在于未来温室地球中,而非部分学者预测的未来将可能处于永久厄尔尼诺状态。

渤海湾盆地济阳坳陷沙三下-沙四上亚段页岩沉积时期湖盆稳定沉降、为气候主控的沉积背景。本研究天文旋回分析表明,盆地不同井之间的米兰科维奇旋回信号可以较好对比,基于此建立天文年代标尺(图1),并恢复沉积速率变化,NX1井平均沉积速率为9.1 cm/kyr。对NX1井三张薄片1600余个纹层进行逐层厚度测量、计数,计算得到年纹层限定的沉积速率分别为10.55 cm/kyr,9.0 cm/kyr,9.3 cm/kyr。

图1. 渤海湾盆地济阳坳陷NX1、NY1、FY1井天文年代标尺建立

基于时间标尺建立,在薄片尺度上开展了一系列毫米-微米级分析测试,包括XRF元素扫描并对扫描结果进行主成分分析、电子探针线扫描、连续碳酸盐纹层的原位碳氧同位素测试以及年纹层厚度统计,并对上述结果分别进行频谱分析,结果显示明显的200~240年和2.6~8.7年周期。其中200~240年周期与全新世太阳总辐照度揭示的太阳活动周期相对应,并且我们结合沉积环境分析发现研究层段在太阳活动强烈阶段,温暖的气候利于藻类繁殖和碳酸盐沉淀;在太阳活动减弱阶段,页岩中碳酸盐矿物减少。2.6~8.7年周期与ENSO周期一致,反映了年际尺度的暖干-冷湿气候旋回:在温暖干燥的气候条件下,湖水蒸发量增加、湖水δ18O和δ13C值升高、藻类勃发,从而导致形成的碳酸盐纹层较厚;而在相对寒冷潮湿的气候条件下,δ18O和δ13C值较低、碳酸盐纹层较薄。

许多气候模型表明,ENSO变率在温室时期将会减弱,甚至完全消失而形成一个“永久厄尔尼诺状态”,然而我们的研究则认为ENSO在温室时期仍会持续存在,这对未来全球持续变暖下的气候预测具有重要的启示意义。

图2. T1薄片XRF元素扫描结果、元素主成分分析PC1与PC2、电子探针线扫描结果、碳酸盐纹层原位碳氧同位素测试结果以及纹层厚度分析

研究成果近期发表在地学领域国际重要期刊Geological Society of America Bulletin。论文通讯作者为永利集团操应长教授和梁超教授,第一作者为永利集团博士后韩豫。合作者包括永利集团的郝芳教授、刘可禹教授以及西班牙的van Loon教授。

论文信息:Yu Han, Yingchang Cao, Chao Liang, A.J.(Tom) van Loon, Keyu Liu, Fang Hao. Fingerprints of El Niño-Southern Oscillation and solar activity cycles recorded in the middle Eocene Bohai Bay Basin (East China). GSA Bulletin, 2025, https://doi.org/10.1130/B37981.1.